用户画像应该怎么做
842人已读
发布于:2023-01-09 17:38:51
用户画像可以通过十步法创建。十步法涵盖了从数据收集到主动使用,到用户画像完善的整个流程,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步骤 1、2),角色描述(步骤 4、5),问题场景分析和创意发散(步骤 6、9),组织接受,引入设计团队参与(步骤 3、7、8、10)。这是理想的过程,实际执行中有时候并不包括所有步骤。

用户画像应该怎么做

1.收集数据。尽可能多的收集与用户相关的信息。针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高质量的用户调研。在设计思维中,研究是第一阶段,又称为共情阶段。

2.创建假设。基于第一阶段的调研,依据项目领域内的不同用户创建一个大致的构想,包括他们彼此有什么不同。——例如可以使用归类法和共情地图。

3.每个人都接受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用户之间的差异,目的是辨别这些假设的正确与否,参与者可以通过对比假设和已有信息来完成。

4.确定一个数据。你需要决定创建多少个用户画像。通常你会希望为产品服务创建许多个用户画像,但针对最初的目标只需要创建一个用户画像就足够了。

5.描述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价值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产出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用户画像的描述一定要基于对用户的理解和共情。用户画像描述需要包括用户的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兴趣、价值观、目标、需求、限制、欲望、态度和行为模式。

6.为用户画像提供场景。角色塑造用户画像法的目的是创建描述问题解决的场景。因此你需要描述一些用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情节。情节是场景的不同阶段。你可以以画像角色的特点来创造场景,赋予每个角色生命。使用场景通过将用户画像放在一个特定的上下文中,他/她想要或者需要去解决某个问题。

7.获得团队的认同。十步法中有一个共同的主线就是要让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参与构建用户画像。参与者的认可和认同在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可以咨询他们的意见,或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过程中。

8.传播知识。如果想要其他成员一起参与,就需要把用户画像的创建方法传递给他们。尽可能提前确定如何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那些没有直接参与的人,未来的新成员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伙伴。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如何让项目参与者访问调研的基础数据。

9.每个人都参与准备场景。用户画像在成为场景的一部分,进入到如何使用在未来的产品的故事之前,它本身并不能发挥作用。

10.不断调整。最后一步是描述用户的未来生活。你需要定期调整用户画像的描述。描述会因为新增的信息和新维度而发生变化,有时候你需要重新描述已有的角色,增加新的角色,或删减那些失效的角色。

让数据流动起来,开启业绩增长!

了解500+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