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至上
对于大部门的To C的企业,用户至上是不变的原则。而大部分的To C的企业盈利模式也就3种:
1、交叉补贴,比如某类电商网站,对其中一类产品打折出售的同时绑定其他产品的捆绑销售;
2、第三方广告商接入,通过流量变现;
3、增值服务,体验免费,但是需要更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付费。
但是无论是哪种盈利模式,都是基于用户的基础上。只要用户越来越大,边界成本就越低,盈利方法也越来越简单。
二、效率优先
诸如一些O2O产品,就是把线下的门店信息搬到网上,打破空间限制,打通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节约了大家的时间成本。
对于运营人员来说,如何展现自己的有效性,就是自己的竞争力所在了。从用户拉新来说,有两点可以体现,好比你一个拉新成本是30元一个,别人是50元一个,那么你的效率就比较高。再有就是要拉100个用户,你需要1天时间,而别人需要2天时间,那么,你的效率也是出众的。所以,基于用户拉新,运营人员可以从成本和时间这两个维度进行效率提升。
三、结果导向
关于结果导向我们看下新世相的“4小时逃离北上广”,当天文章转发过百万,增粉近十万,传播力和影响力相当厉害,那么,这就是一个优秀的活动策划吗?
事实正好相反,这个活动背后的金主是航班管家。这次活动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航班管家的下载注册,我截取了活动前后几个月的数据,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活动并没有使航班管家APP的活跃用户上升,反倒下降了(当然,并不能让新世相背锅,下降更多还是跟航空淡季相关)。
对于新世相背后的金主,这个活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当然,这也可能是新世相的一贯套路吧!
作为一个运营人员,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其他的领域还可以再继续细分下去。大家可以参照这个3个维度定方向。
接下来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要什么?一个是我们有什么?
我们要什么?你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往哪个方法发展,找准对的方向,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我们有什么?这个是为了帮助大家能够选择最有效的方向,最快直达目标,毕竟做生不如做熟。毕竟运营这块,很多东西都是触类旁通的。
接下来,就是提升自我的过程了,提升技能的话一个是实践,一个是进阶学习。作为我们打工者来说,并不是说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跟老板证明我们会什么,证明你的能力作为一个打杂的是大材小用了。
会合作,纵观全局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没有一项工作是可以从头到尾依靠一个人完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合作。作为一个运营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很多其他部门的协助。可能需要技术提供程序支持,需要设计提供视觉支持。
除了跨部门沟通外,我们还需要跟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资源整合等。作为运营的话,跟其他企业的合作做经常的两种方式:互推和联合活动。用户匹配度高的条件下,相互扩大活动影响力,就像之前我在艺龙跟uber上海联合举办的活动,艺龙提供广告位支持,uber上海提供打车优惠券,最终的呈现形式就是订艺龙酒店送uber优惠券。
这个活动中,一方提供流量,一方提供物质,也是典型的联合活动方式。所以,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同一条供需链上的企业进行合作,
让数据流动起来,开启业绩增长!
了解500+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