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品运营思维
1158人已读
发布于:2023-02-16 18:53:17
产品运营思维并不是单一思维,是一系列思维的组合,既包括如何做产品,也包括如何做产品的工作。这些思维会贯穿一款产品的一生,从出生、到生长、到成熟、到衰老,形成了产品的生长养分,催化了产品的发展方式。产品运营思维可以细分为:市场思维、用户思维、商业思维、创新思维、增长思维。

什么是产品运营思维

1. 市场思维

市场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你做的产品在一个市场大盘子里,占据哪块蛋糕,得思考清楚。

这块蛋糕,不是看别人吃的香自己就要去抢,也不是看别人的蛋糕盘子大就值得去抢。

而是说市场上有哪块蛋糕,还没有在别人的嘴里,你们去拿下来,或者市场上都还没有哪块蛋糕,你们可以自己做出来。

1)进入期

产品在进入期时,市场思维尤为重要。

这个阶段是明确和验证产品定位的阶段。要清晰定义出,你的产品在什么行业的什么细分市场里。

注意除了现在市面上已经站稳脚跟的成熟产品外,大部分新进入产品一定是从细分市场入手。

因为大市场已处处都是红海,一上来就做大平台、大范围,什么也想做,很容易资源分散,最后什么也没做好。

即使是大公司,实力雄厚,想做大的失败案例也随处可见,比如外卖行业,打车行业,电商行业都有大厂折损的身影。

市场思维,是基于你们对行业的了解、对竞品的分析、对市场态势的预测,对自己产品优势的解析,对组织和团队优势的运用,将这些统统思考明白。

2)成长期

产品在成长期同样需要市场思维。为何?因为成长期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时期。

即使前面的市场定位确立明确,执行得也不错。

一旦进入成长上升的阶段,涌入更多的用户,与更多玩家竞技,就会遇到需求越来越多元,或市场反馈不如你们预期的那样,或自己的优势其实不是优势,自己要补的短板很多等等情况。

这时候就面临市场定位可能要微调的问题,要一直保持着市场敏感度和思考,让产品在适合自己团队的跑道上。

3)衰退期

在衰退期,产品数据蹭蹭得掉,新用户越来越少,老用户逐步流失。

一种原因是因为确实是时代变了,用户群体变了,习惯和诉求变了。比如iPhone的出现扫平了键盘和翻盖手机市场。

另一种原因是产品团队自己作,比如当初的人人网,在校园社交平台的基础上过早的转向增值娱乐,将自己前期建立的市场基础消耗殆尽。

还有一种原因是不具备长期场景,这种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红极一时的Clubhouse类产品。

2. 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适用于所有经验阶段的产品人,也适用于产品创始团队。

1)进入期

这个时期是验证阶段,用户思维是:避免假想用户是谁,规划用户是谁,一定要走进用户。

不管是大中小厂,还是创业公司,接地气地去面对面接触你们的用户,至少与100个用户有过真实的沟通,找到500~1000个种子用户,保持紧密联系。

对于To B类产品这么多客户是比较难的,可以减少数量。

大家一般觉得从用户出发是理所当然,但有一些产品的诞生,尤其是创业型公司。

出发点有可能是因为创始团队资源好、渠道好、想法多、资金多,这些优势掩盖了对用户的依赖。

脱离用户,脱离群体真实需求,亏是会吃回来的。

2)成长期

成长期是用户规模化的阶段,这时候先是尽可能获取更多与种子用户相似的用户,形成你的核心用户群体。

了解他们的主要行为、诉求满足情况等等。

同时去了解相对低频的普通用户,如何更好地吸引和调动他们,转化为忠实用户。

留住流量的输入,降低流量的输出。

3)成熟期

成熟期的用户思维,就是精细化用户运营。

用户分层,对每一类用户都能精细化的服务,提升使用。

这个阶段,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不要因为用户量大了,就不再重视对核心用户群体的维护了。

一个例子是近期的知乎,上市之后一系列新奇的规定和做法造成很多头部KOL出走。

金字塔底座的用户失去,上面用户层离逐步瓦解也不远了。

4)衰退期

判断是哪种用户流失。

是产品过时了?那就是市场思维一并考虑。

是用户有新欢了?判断用户具体为什么切换。

是伤害用户了?想办法弥补吧。

3. 商业思维

1)进入期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商业思维常用规模思维替代。

产品在0到1的阶段,就应该把商业模式想明白,即使不是很快落地的,但是路径计划里要有明确的这一步(但这一步也不是说等到用户规模多少再靠转化去获得)。

支持你的商业实现的能力一定是产品核心能力的一部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2)成长期

成长期是验证商业模式最好的阶段。

如果付费用户越来越多,说明找对了点。

如果付费用户稀少,产品规模在长,但是付费规模不怎么长,要么是商业模式有待调整,要么是没找到匹配用户群。

两方面都要再去分析和调整。

3)成熟期

这个阶段除了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也要做商业回流实际表现的精细化分析、付费用户的渠道来源、画像特点、使用行为、留存情况等等。

这个阶段切记,不要过度消耗用户,不要为了商业化过度损失产品体验!

4. 创新思维

创新有两种,一种是颠覆式创新,如最轻薄的Macbook、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iPod、特斯拉电动车、SpaceX的可回收火箭等。

颠覆式创新需要极致思维,或顶尖的技术实力,这类产品几年一遇,打造这类产品的人充满了个性主义,不可复制,无方法可循,只适合事后学习。

另一种是微创新,这就适合所有人了,而且也随处可见。

不管是产品层、功能层的、商业模式层的都可以微创新,即在通用方法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方式并验证成功。

如360安全管家通过免费模式杀入当时的收费安全软件市场,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资讯引领了feeds式内容浏览时代。

1)进入期

如果产品概念阶段就有一些创新的模式、能力、玩法,作为差异化的一部分,是很好的开始。

比如钉钉在社交红海里做企业办公场景,比如B站早期就形成的弹幕互动文化,比如拼多多的拼着买才便宜。

2)成长期

这个阶段因为各种用户快速涌入,产品能力不断扩展。

创新思维的培养,简单一句话,常问自己:“还有其他解法吗?”

让自己不断拓展思维边界,不断穷尽已有经验,找可能,再找可能。

5. 增长思维

1)进入期

进入期不要着急做增长,打磨好产品优势,确定好定位更重要。

但是这个阶段可以有增长意识,就是说清楚的知道你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会来自哪,以后怎么找到他们。

2)成长期

增长的主战场。拓渠道、应用市场seo、宣传推广、裂变活动,方法各式各样。

这个时期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是做增长这个动作,更关心增长手段背后的有效性。

找到两三种适合自己产品增长的方法,对每个数据环节都清楚,做透。

增长的最高境界是,你的产品足够好,你的用户主动为之代言。

让数据流动起来,开启业绩增长!

了解500+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