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策划环节
考验运营的业务经验积累
不管是做营收还是拉新,往往都是跟公司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相关联的,继而拆解到月计划,周计划里。所有的策划环节都是围绕着一个周期内的目标而展开的。
除了配合其他部门做用户新进,余下运营部门每天思考的是,以现有的用户量,如何最大化去完成营收工作,在这一块,运营是完完全全的主导,其他部门为协同。
对于配合的部门而言,大部分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执行方案。而这一个个的执行方案背后,是负责人和团队一起关在会议里不断折磨、推翻、舍弃,最终形成的落地执行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调整迭代。
好的活动策划,从来都是从无数选择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一种。这个过程,就是运营负责人,带着团队用尽所有的智力和体力资源,绞尽脑汁去努力达成。
我们假设自己设计出了很多好的方案,但也可能由于执行人员的能力不到位而夭折,被迫降级,责怪他人能力不到位没有任何意义,考虑好执行层面,各个阶段的成本,在策划阶段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当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团队的成长,对协同人员的能力判断,策划环节所支付的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减少的。
2、开发环节
考验运营的开发协作能力
不同的活动支付的开发成本不一样,有些简单的,发布一篇活动案就完事了,比如冲级赛,登录游戏领礼包,论坛征文等。但是稍微麻烦一些的就需要开发了,比如预约和兑换礼包,转盘抽奖,报名、注册、竞猜等。这些活动都涉及到页面功能开发和数据库存储。当然,还有很多的活动直接做到游戏内置。
有些运营会模仿产品经理写需求文档,跟跨部门的美术、程序、测试进行沟通,有些则是直接拜托更为专业的同学进行。写出让开发团队看得懂的需求文档绝对是门专业活,写完了不算完事,还有后面的需求评审,交互设计,前后端开发,运维上线等等。
有积累的团队,会把每次开发的功能模块尽量模板化,以形成复用性,对于开发团队而言,如果反复做某个东西(专业术语叫造轮子),等于是原地踏步,做苦力,开发意愿低下。
活动模板如同武器库,是各个团队的积累。以抽奖为例,世界上的随机活动跑不出那几种类型,一旦模板化,每次只需要更新设计图,配置表格即可。武器库里的东西越多,运营能做的套路就越多。
这一块的成本,随着技能的提升,活动模板的建设而不断减少。
3、宣传环节
考验运营的宣传规划能力
宣传的重要性不再强调,这是直接影响活动参与人数,辐射范围的一个重要维度。
有些活动宣传层面的工作,比如营收类和活跃类活动,是由运营人独立完成,包含搭建宣传渠道,设计宣传文案,控制宣传节奏。有些活动的宣传,运营无法独立完成,则需要其他部门协助完成。
物料、文案、广告图,是宣传内容生产层面的,主要由设计师输出。
内容投放渠道、曝光频率,营销资源预约是执行层面的,这类工作则是市场商务部门协同工作。
超大型活动的宣传,往往公司里会指派市场、商务、品牌、公关负责人配合运营团队进行,小活动则运营人员直接自己搞定。
在超大型活动和小活动之间,往往存在于一些中间地带,很多时候需要他人帮忙,此时则是考验安排能力和情商的阶段了。
这一块的成本,随着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而减少。
4、运营环节
考验运营的经营维护成本
(1)因为规则设计,支付的经营成本
比如征文,选美活动,评选名次的过程就会占据我们的精力。还有一些竞技类比赛类活动,分轮次进行的,每轮结束后,运营人员要做结果核对,写战报结果,公告晋级选手等。
如果活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资源,那么需要合理斟酌活动时间。
一些未曾做过,流程跑得不通畅的新活动,不要尝试在长假之前上线,如果不稳定,长假期间线上活动出了问题,整个协同配合的团队都过不好假期。
(2)因为结算方式,支付的发奖成本
有些活动都会搭载一些实物和现金奖励,实物奖励结算,在收集用户地址的过程中,往往会收集到千奇百怪的地址,然后运营得一个个的去找用户核对(或请客服协助),不然无法完成邮寄。
现金奖励结算,绝对不是微信支付宝转账那么简单,公司一般走财务汇款劳务费流程,走内部流程逐级审批,需要收集到用户的银行卡,要求对方传真身份证复印件等麻烦事。
(3)因为意外情况,引发的维护成本
尽管我们仔细检查,认真测试,但是活动难免会出意外,不管是自己主观造成的意外,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引发的,都由此前的活动负责人来收尾。
不管你的活动规则写得多么好,总有一些用户提出疑问,这种情况是常态,超过一定面积的反馈,就得不断的补充迭代,解释说明。还有一些用户,规则放在那里根本不看,参与过程中遇见了问题就过来问我们,针对这类情况,要么运营充当客服回答问题,要么事先做一个FAQ培训客服同学,让他们协助答疑。这些事情,均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任何一个环节上没控制好,就会造成不可控的风险,最大的成本从来不是金钱成本,而是犯错赔进去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为了弥补错误而浪费的时间机会成本。
让数据流动起来,开启业绩增长!
了解500+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