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标签
首先标签是给我们的个体用户进行属性判定的附属值,通常是人为规定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它根据用户在互联网留下的种种数据,主动或被动地收集,然后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抽出一个用户的信息全貌,从而帮助解决如何把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问题。
比如用户常年购买尿不湿,我们会标签为年轻妈妈,用户常年买钢笔水可以定位为学生。
其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我们无形之中就会被贴上标签或者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你是95年出生的,别人就会叫你90后;比如你身边的朋友,你可能会形容她/他是“白富美”或“高富帅”,这些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人或一类人进行了说明,你一听到这个标签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和分群不一样,标签是个人或企业的属性,是可以重复的,标签越多,我们对别人的了解就越全面;在工作中,你可以为用户贴上各种标签,甚至可以通过标签来快速搜索到目标用户,只要你贴的标签够多够准确,你就能够快速及时了解你的用户。
二、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这个名词就比较专业了,这一理念是交互设计师之父阿兰·库珀提出来的,他是这么定义的: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
在一个产品诞生的最前期,有需求的时候就有了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可以具体到实例;比如,张雪,女,30岁,活跃平台抖音,关注业务解决,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有了这个画像,就可以在投放,策划,内容创作,很多地方脑海中进行用户画像的印证,有效避免策略不匹配。同时用户画像也可以在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优化。
让数据流动起来,开启业绩增长!
了解500+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